這本書出乎意外的有料,從書名與封面,很容易就會讓我錯過的一本好書。筆記如下:
五種基本人格特徵:
Openness: 開放性
Conscientiousness: 嚴謹性
Extroversion: 外向性
Agreeableness: 友善性
Neuroticism: 神經質
五種賞識語言:
肯定話語
禮物
身體接觸
服務舉動
優質時光
價值觀 (一個人行為背後的潛在動機):
愛
服務
地位
金錢
商品
資訊
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
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
[筆記] 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
雖然我不是業務,但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有價值
總結來說,要讓別人跟你買東西,要具備以下五點:
1. 你的東西好
2. 他信任你
3. 他信任你的公司
4. 降低行動門檻
5. 提高痛苦門檻
總結來說,要讓別人跟你買東西,要具備以下五點:
1. 你的東西好
2. 他信任你
3. 他信任你的公司
4. 降低行動門檻
5. 提高痛苦門檻
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
[筆記] 朋友與敵人
這是一本我近期看到覺得很好看的社會科普書
筆記如下:
筆記如下:
觀點取代: 從他人的觀點看世界。同理心的談判效果低於觀點取代,因為同理心感受對方情緒,會過於導向包容與默許。
在工作上擁抱弱點。善加運用,搶先第一個承認自己的弱點後,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能讓你吃驚。
信任感: 溫暖+能幹、模仿
溫暖: 靠肢體接觸、言語展現關懷
讓咖啡灑出來的好時機: 大智若愚的好處。如果要得到展現弱點的好處,要先建立信譽
重拾信任: 道歉
1.
速度
2.
坦誠
3.
示弱
4.
道歉的要點要擺在被害者身上
5.
承諾改善
6.
贖罪
尋求建議是一種表達重視的方法
領導者與掌權者犯的三個錯誤(避免可以靠觀點取代):
1.
溝通不足
2.
高位者沒發現自己所說的話,就算只是無意間說出口的話,都可能讓人焦慮
3.
忘記自己所說的話會被放大
取得競爭優勢:
1.
如果名字依序排列,例如選票,就當第一個
2.
如果是系列競賽,競爭者有好幾個,就晚點上場,當壓軸
3.
如果是YES/NO的決定,就要找出預設選項。如果預設選項對你不利,就先場上。如果有利,就晚點上場
如何決定何時該第一個出價
1.
當第一個出價者之前,先問問題取得資訊,找出幾件事:
- 對方為什麼要談判? 找出原因
- 對方多重視談判標的物? 找出他們掌握的資訊是否多過你,或是他們知道沒你多
- 是否有哪件是你們擁有共同偏好? 在你透漏可能讓對方發現共同利益的資訊之前,先問問題,否則對方可能利用你透漏的資訊,要求你在其他事項上讓步
2.
如果擁有充足的資訊,知道另一方多重視標的物,就當第一個出價的人
3.
如果不確定標的物真正的價值,就等對方先出價
大膽開價,但要讓人覺得有合作的誠意: 不提出單一價格,而是提出一段價格
永遠不應該立即答應對方第一次出價。要求對方提高價格與讓步,不但可以達到更好的交易,還能讓對方心滿意足。
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[筆記] 誰說人是理性的
這本書很妙,作者透過實驗證明人性各種不理性的一面。看完覺得覺得有點無奈,人性是這麼的不完美。
書中的例子如下:
1.
人很愛比較,因為比較才能做決定。有三樣東西A,
B, B-。A與B直接比較有點困難。但是B-是B的次級版,反而會讓人選擇B。B-可以說是為了選擇B的誘餌。另外,如果花15分鐘到另一個地方可以買到便宜7元的筆(原價25),有些人就會去做。但是如果是花15分鐘到另一地方可以買到便宜7元的西裝(原價455),大部分人就不會做了。同樣都是7元與15分鐘,但因為購買價格的不同,人會有不同的行為。
2.
剛出生的小鵝會對看到的第一個會動的物體產生依賴感,此現象稱為銘印。人也一樣,對於接觸到的第一個物品價格,會產生先入為主的定錨點。接下來的消費行為都會跟這個定錨點進行比較。
3.
免費會讓人更花錢,因為人有害怕損失的心理。巧克力A 15元,巧克力B 1元。原本73%人買巧克力A(因為巧克力A品質更高,用15元買很划算),27%買巧克力B。後來將巧克力A改為14元,B改為0元,變成31%選A,69%選B。即使A與B之間的價差並沒有變。
4.
社會規範: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忙,不求回報(或是用禮物當回報)。市場規範:人與人之間都用金錢交易。只要提到金錢,人可能就會從社會規範的想法轉移到市場規範,可能會傷害到人際關係。所以送禮物會比送錢好。也就是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衝突時,社會規範會退場,而且久久不再出現。儘管送禮物可能會浪費錢,但事實證明,有時候浪費錢可能會很值得。
5.
激情或性興奮容易讓人做出不理智的決定。人在冷靜與興奮狀態之間的想法會有落差。
6.
人會有敝帚自珍的現象。高估自己東西的價值,低估別人東西的價值。人有三種怪僻: (1)熱愛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(甚至試用就捨不得退)(2)焦點會放在可能會失去的東西,而不是可能會得到的東西(3)假設別人看待這樁交易的角度會跟自己一樣。
7.
人會拼命保有各種選擇。EX:安排子女參加各種才藝活動,結果樣樣不精。購買功能超過需求的電腦,只為了不清楚未來某一天是否會用到。想要在兩個極相似的事物之間作抉擇,結果太過猶豫不決,最後為自己的優柔寡斷付出代價。
8.
人會有預期心理與先入為主的觀念,導致同一件事情,不同人有不同觀點。
9.
安慰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,但卻「預料」或「相信」治療有效,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。預期心理會讓安慰劑有效的原因是(1)信念(2)制約。所以貴的阿斯匹靈會比便宜的阿斯匹靈有效也是因為預期心理,相信一分錢一分貨。
10. 人很在乎誠實,但是只有在想到犯下大錯時,內在的誠實監測器才會啟動。對於微小過錯,我們一點都不會覺得有問題。人有機會就會欺騙,但是不會做的太過份。甚至當成時的概念進入他們腦中,他們就會停止欺騙。
11. 使用現金比起用代幣或其他物品,會讓人更誠實。人對於貨幣流動工具,永遠有辦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。像是從公司拿走一支筆,可以自我欺瞞說自己並非不誠實。
12. 人人都想與眾不同,所以在聚餐時,可能會點別人沒點過,但是自己不喜歡的食物。
13. 要人們為了遙遠未來而犧牲眼前享受是很困難的,但是要人們犧牲未來的享受就比較容易了。
14. 人會想要三不五時滑手機看facebook、email與【增強時制(schedules
of reinforcement)】有關,跟賭博也有點類似,因為偶爾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